日常生活學習:吃飯(含飲食偏食)
1.學習時間:
什麼時候該讓寶寶學習自己動手吃飯呢?待寶寶6個月大嚐試吃第一口副食品時,就可以開始著手啟蒙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。
當您試著餵寶寶吃副食品,他卻生氣地抵抗,甚至是自己用手抓,那麼代表著他在向您抗議說,「我要自己吃!不要餵我啦!」因此,母親就要學會放寬心,讓寶寶自己動手囉!
到了9~10個月大左右,孩子會開始對湯匙產生興趣,甚至是會伸手想要搶餵食者手中的湯匙,那麼就應該要讓寶寶自己試著使用,以免錯過最佳培訓期,待寶寶興趣全失,或是習慣由別人代勞後才後悔莫及。
為避免孩子因不能靈活使用湯匙耍脾氣,家長也不妨從旁協助,藉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就感。當孩子可以成功地使用餐具用餐時,家長應給予鼓勵說:「很棒囉!可以自己吃飯了呢!」如果他不小心灑出來了,也不應指責他,應勉勵他下次再改進,以免孩子產生挫折感。
學習自己吃飯可是一點都不容易!小寶貝很可能會一個不小心就將整張小臉,及整個餐廳搞得髒兮兮;在學習自己進食之前,寶寶需具備的能力可不少。
媽媽們不妨一一檢視,看家裡的小寶寶準備好了嗎?
* 堅持度:
當孩子一開始嚐試自己使用餐具時,可能會因為無法靈活運用而大發脾氣,有些甚至會因為堅持度不足而放棄。
* 手眼協調力:
將湯匙精準地送入口中,需要手眼協調力的配合,如果一開始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不佳,可能無法順利地將副食品送入口中,而弄得滿臉都是。
* 手部肌肉:
抓握湯匙需要大、小肌肉的配合,一般孩子會依:抓握 - 舀 - 夾 – 使用筷子的進程,來學習餐具的使用;也就是說,由粗動作發展至精細動作。
2.如何教育:
然而學習飲食習慣,需視孩子的個別差異而定;其次,家庭環境的營造也同等重要,如果您老是怕麻煩,而省略學習過程,或是因擔心孩子做不好而代勞,那麼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,孩子自然學不好。不過,訓練孩子自己動手進食之前,母親最好要有充份的身心理準備,如此才不易心煩氣躁:
*心理準備,備足耐心:
由於小寶寶的肌肉控制力,及手眼協調力仍嫌不足,握著湯匙的小手可能無法精準地對準嘴巴,因此,可能會出現吃一口、撒兩口的情形。所以,媽媽得先有充足的心理準備:「待會可能得替寶寶收拾殘局!」
不過,有練習才會有進步,約莫待寶寶1歲左右,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及抓握能力較佳之後,就會愈做愈好了,媽媽要有耐心。
*環境準備,備妥小桌小椅:
準備學習自己吃飯囉!環境的佈置很重要!媽媽除了需準備一個氣氛舒適、柔和的愉悅用餐環境外,挑選一組適合的小桌子及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!建議母親一開始訓練時就要備妥環境,替寶寶準備一個固定的進餐位置,及適合他尺寸的餐桌及餐具,並且替他圍上圍兜,以免弄髒衣服。
此外,餐桌也不宜舖設桌布,以免易導致孩子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;環境的布置愈簡單愈好,如此孩子較不易受外力干擾,較易專心吃飯;而餐桌及餐椅的距離也不宜過遠,以免寶寶勾不到顯得吃力。
*用具準備,備齊嬰幼兒餐具:
在餐具的選擇上,最好以塑膠材質的學習餐具為主,以免孩子老是打破餐具,而產生挫折感。此外,由於小寶貝的腸胃道仍舊很脆弱,因此,媽媽也別忘了在餐後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。
3. 偏食問題:
家裡的寶貝很偏食嗎?老是這個不吃,那個也不吃!如果不想讓孩子成為偏食的小孩,從小就應培養正確的用餐禮儀,以免把寶寶的嘴養刁了之後,才來傷腦筋。
那麼正確的用餐禮儀有哪些呢?諸如:飯前洗手、飯後漱口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;固定位子吃飯,不可邊吃邊玩,不可邊看電視邊吃;不可偏食等都是十分重要的!
到了3歲起,寶寶就可以與大人同桌吃飯,開始練習餐桌禮儀及社交能力了。家長不妨利用進餐的時間作好親子溝通,如問寶寶:「今天在幼稚園開心嗎?」但也不要一直講個不停,或是一直教訓孩子,以免吃飯時間拖太長,使孩子興趣缺缺。
4.當孩子吃的太慢:
「拜託你快點吃」、「只要吃完,我就給你買……」或「再不趕快吃,就要挨打了」。這是家中有幼兒,常在吃飯時可聽到的請求、利誘、威脅的話語。大致情形就是家人都吃完飯,孩子還剩大半碗飯菜或一口飯含在嘴裡遲遲不吞下去、邊吃邊玩,造成家人,尤其是媽媽的困擾。
處理方式為先了解是否身體有不舒服的情形;如無,就要限定吃飯的時間和地點(進餐就在餐桌上,不能拿著碗到處跑);說到做到,時間到了就把未吃完的飯菜收起來;中間也不給餅乾類食物充饑。有時是因給孩子的飯菜太多了,一時吃不完;因此給孩子適量的飯菜,吃完再盛,孩子較易有成就感。
有些孩子喜歡邊吃邊說話,或邊吃邊玩玩具,導致說的太多耽誤吃的時間;此時提醒他吃完了再說、再玩。當孩子有進步的表現時要適時給予鼓勵(如給好寶寶貼紙),使他能繼續保持進步的情形。進步情形最好是做自我比較而不是與他人比較。
幼兒階段是其發展食物偏好的時期;學習是個重要的因素,擴大幼兒對食物喜好的範圍,正是時候。父母親要改善幼兒偏食情形,一定要先了解原因,才能針對問題加以解決。
1) 以身作則,做個良好的示範,見同桌吃飯的人都吃,他也會模仿而願意去
2) 以耐心和溫和的態度相對待,不勉強,或強調該種食物多有營養,應該多吃,而導致反效果(拒食、嘔吐、哭鬧)。
3) 要引發其食慾,烹調有變化,或將其喜歡(多一些)和不喜歡的(少一些)食物混在一起,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去,以後再漸漸增加比例。
4) 不要讓幼兒有交換的條件(如我吃下去,你就給我……),這只能處理眼前的難題,卻無法真正解決偏食的問題。
5)培養吃健康營養食物的習慣。
5.和飲食相關的注意事項
(1) 食量:
每位幼兒食量大小和其生理特質、成長速度、情緒狀態、健康情形等因素有關。因此只要他健康、精力充沛、氣色好就不用擔心吃得少或多。
(2) 保持愉快的進食氣氛:
和家人邊吃邊聊應是很愉快的感覺;一方面享受美味的食物,一方面分享生活中的趣事,是個同樂的時光,所以吃飯時最好是全家人一起吃,不要各吃各的。在餐桌上不要罵人、檢討不愉快的事;不邊看電視邊吃飯,或把食物當成是賞罰的工具。
(3) 進食應是一種美好的經驗:
大部份的食物都有其營養價值;因此應鼓勵幼兒去嚐試,或和幼兒一起吃(一起試試看),但不要以強迫的方式進行,以免適得其反,更加害怕或拒食。此外,當成人不喜歡某些食物時,尤其不要以負面的言辭、表情去批評,這會造成幼兒對這些食物有先入為主的觀感,更加不願意去嚐試(他看你都表示厭惡,想必不是什麼好吃的東西)。
(4) 是一種學習的機會:
餐桌是交談的好機會,也是語文學習發展的好地方;可鼓勵幼兒說說今天學校裡的生活、最得意的事;也可討論和食物相關的話題,例如今天吃的食物的顏色、形狀、口感等。
吃飯也可是幼兒學習獨立的機會;如自己吃飯(使用 筷子、調羹)、自己拿取所需要的量(吃多少,拿多少)、 自己清理飯屑殘渣、離開餐桌會把椅子靠進去;會用禮貌用語、嘴裡有食物時不說話、細嚼慢嚥等。若有可能,還可選擇較簡單的烹調方式和孩子一起或從旁協助,例如做個簡單的湯、沙拉、三明治;煎餅、煎蛋、烤蛋糕。請不要從孩子不會或會把廚房弄的亂七八糟的角度來看;從嚐試新食物或親子同樂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,可以一起烹飪、一起收拾善後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