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幼兒的語言發展
一、語言指標及注意事項:
寶寶年齡 |
語言指標及注意事項 |
◎0~3個月 |
能力1:會朝發出聲音的方向轉頭 這表示聽力發育良好,感覺統合也大致正常。 如果此時寶寶眼神無法與父母交會,就有疑似自閉症的隱憂,務必提高警覺,及早尋求專業協助。 約在出生後20天左右,寶寶會發出如「agu」的聲音自娛,這時大人若用同樣的聲音回應,他會覺得很開心。 把握幫寶寶做事的時刻和他說話,觀察他是否有回應; 若有,父母一定要給予肯定的回應,讓他願意再繼續玩下去。 |
◎4~6個月 |
能力1:會嘗試發出不同的聲音 對於聲音更為敏感的寶寶,即使聲音來自較遠處,也能引起他的注意,還能從父母的語氣中聽出端倪,並改變音高及聲調。在聲音上會有更多的變化;他喜歡自己所發出的聲音,並從中感受不同的聲音製造出不同的震動。 如果此時寶寶沒回應成人的話語,除增加互動的時間與變化性外,少讓他在清醒時含著奶嘴,才能把嘴巴空出來學說話。 音樂和童謠不只是由CD播放,從父母的口中哼出,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。 孩子靠聽覺學習語言,除了學說話外,也須在聽音辨人的能力有所養成;讓他能夠正確分辨聲音與發出聲音的人做連結,才知道誰是主要的說話者;同時注意其表情,再做正確的回應。 |
◎7~12個月 |
能力1:能模仿大人的簡單話語 六個月大時多發單音,如「ㄍ」、「ㄅ」、「ㄉ」,接近七個月大時,寶寶會把學過的音放在一起,開始發兩個音節的聲音,如「ㄅㄚ」、「ㄇㄚ」。 藉由各種聲音,並配上表情、肢體動作,讓寶寶從中學習並模仿聲量、高低和節奏的變化。語言學習從狀聲詞開始,較能吸引北鼻的注意力,如狗狗「汪汪」叫、貓咪「喵喵」叫、鴨子「呱呱」叫、車子「ㄅㄨ ㄅㄨ」等。 寶寶用肢體語言表示需求,父母不要急著立即滿足他,而是當語言翻譯機,幫他把動作解讀成口語語言,進行確認,以免單向錯誤解讀;同時讓寶寶學習該如何說,以增加其詞彙與表達能力。父母在與寶寶說話時,肢體動作也可稍微明顯,讓他也能透過視覺加以輔助理解其中意涵。 對話需要一來一往,平常跟寶寶講話時,即使是父母的自問自答,在問答中要留一點時間讓他回應;同時,必須讓寶寶注意你的面部表情和目光:你的目光轉向哪,他也會轉過去,這些都是語言交流所必備的技能,也是很早就開始發展的技能。 平常無論做什麼事,父母都要養成邊做邊說的習慣,讓他理解語彙所代表的意義,並做出相對應的動作。父母在做每一個動作時,要心口合一,不要說「要洗澡」,卻朝廚房走去,易讓寶寶建立錯誤認知。 |
◎13~18個月 |
能力1:能講至少10個單字 這時的孩子口中的一個字通常表示許多東西,如「狗」泛指四隻腳的動物,長期跟孩子相處的父母,最能了解他所指為何。 當孩子說出來時,父母可以再模仿說一次,表示肯定而提高其學習興趣。 多鼓勵孩子以口語說出自身需求,例如可挑幾樣孩子有興趣的玩具或食物,然後問他最喜歡那一樣,順利回答後,可視情況讓他當點心吃當做鼓勵。 這時的孩子已有自己的想法,但父母往往忽略他的想法而逕自替他決定;這麼做很容易阻礙他表達的欲望,失去互動的意義。讓他回答簡單的問題,是與成人世界溝通的開始,千萬不要剝奪其表達權利哦。 語言學習,從日常生活開始,因為孩子的能力不是父母、老師教出來的,而是幫助其發展出來的。在孩子的認知裡,物品因有具體形象,認識並說出名稱其實不難,因此,在這階段中,他的語彙絕大多數是名詞;但像「拿」、「丟」、「上」、「下」、「去」、「回」等動作,若沒配合具體動作做給他看,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。 可以準備一些東西,如奶瓶、紙巾、糖果等,請孩子拿出你點到的東西,多跟他說話,加強其認知能力。 |
◎19~24個月 |
能力1:可說出20個以上的字彙 增加語彙的方法不是只能一成不變的告訴孩子「這是什麼」,久了會沒有趣味;建議可以改用「猜猜看」的方式,更能激起孩子的學習動機,提升學習效果。準備一個「神秘袋」,放入平日他愛吃的食物或愛玩的玩具,給他一點提示,如配合情境的描述「你最吃的」、「每天都會玩的」,讓他猜猜是什麼東西,他會記得更快哦。 扮家家酒是孩子練習短句對話最好的方式。在與孩子玩時,當孩子說完一句話後,父母要先模仿一遍,給予回饋再做延伸。當然父母在跟孩子對話時,偶爾會發現有些話好像聽起來耳熟,不要懷疑,一定有人這麼說過,因此在孩子前面必須要謹言慎行,以身作則。 教孩子認識身體的部位不但可以增加語彙,日後當孩子有不舒服時,才能明確指出那裡不舒服,省得讓父母東猜西猜,讓親子溝通更有效率。 父母可以試著以簡單問題問孩子,如「餅乾在那裡?」,等到他找出來,再教他說「餅乾在盒子裡」,讓他模仿問問題及回答的方式。逐漸地,他就會發展出他的問題考你,準備接招囉。 故事書最能吸引孩子,因為書中充滿有趣的情節、美麗的圖畫、再加上父母用溫柔的聲調念出,更是讓他大大的著迷。孩子對書產生興趣,進而主動閱讀,甚至會依照頁面順序,把父母先前講過的故事「複製」出來;父母也可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,如「你剛剛看的故事有那些人?」、「兔子媽媽和小兔兔說了什麼?」 |
◎25~36個月 |
能力1: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 此時父母一定要慢慢地把話有條理的說清楚,讓孩子有時間思考;如果孩子有點茫然時,就重覆幾次,甚至把原本的句子再拆解成簡單一點的語句,直到他明白為止。 此時的父母可以開始加強形容詞:如「蘋果」,不妨延伸為「紅紅的蘋果」、「香香的蘋果」;也可以增加句型的變化,如直述句、否定句和問句,而且這時的孩子喜歡玩問問題的遊戲,這就是一種對話,在一問一答中,建立「輪流」的概念。 當孩子體認到用嘴巴說,比用手指或哭鬧的非口語方式,更快讓大人了解且獲得滿足,他自然的會以口語為主要的表達工具了。所以平日照顧時,不要事事為孩子做決定,當他少了表達需求的機會,也就不需要使用語言;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「不想說,也不會說」,當父母願意給他機會說,他會愈說愈多、愈說愈長。 |
◎注意事項:構音異常,從四歲以後才矯正
四歲以前的幼兒若其語言發展能力符合年齡,只有發音不清楚的情形,很可能是因他的語言純熟度不夠,經過一段時間練習,語言發展愈來愈成熟,構音的問題有時會自行修正。但如果到了四足歲以後,孩子仍有相當程度的發音不清時,就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幫忙了。
留言列表